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实务->2026中级社工《社会工作实务》预测试卷5

2026中级社工《社会工作实务》预测试卷5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12-20 08:40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你所在的街道为社区失业人员提供相应的社会救助项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目前,街道要针对他们开展一系列的求职辅导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求职能力,掌握劳动技能。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社区失业人员的特点,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答题要点:

(一)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社区失业人员会面临生活经济困难、家庭压力、就业能力不强、学历低、自我认同感低等问题。

(二)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社区失业人员的需求,设计出社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

协助社区失业人员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生活信心。

2.方案实施策略:

(1)为社区失业人员提供职业能力培训服务。

(2)为社区失业人员安排就业辅导,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和能力。

(3)利用社区学校的教学资源,为有需要的失业人员提供再学习的机会。

(4)利用社区其他资源和社区职业机构,拓宽就业渠道。

3.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

包括社区失业人员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2 问答题 1分

某社区有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社区拥有各类活动场所和服务器材,每年有一定的社会服务经费;社区居民骨干、志愿者人数较多;辖区内有多家社会组织和便民服务商,然而,该社区的服务效率低下、质量较差,社区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受街道办事处委托,邀请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员、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和志愿者一起分析各自的优势、局限和角色差别,澄清了对社区服务的认识,达成了共同的目标,明确了各自职责,建立了信息搜集与共享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服务联办制度,在该社区逐步形成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分工合作的联动机制,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问题:

1.列出该社区自身拥有的资源。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调该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时,把握了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

社区资源包括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和文化等资源。

(1)人力资源:社区居民骨干、志愿者人数较多。

(2)物力资源:社区拥有各类活动场所和服务器材。

(3)财力资源:每年有一定的社会服务经费。

(4)组织资源:辖区内有多家社会组织和便民服务商。

(5)文化资源:社区有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

2.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调该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时,把握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和资源流通原则。

(1)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强调的是社区内各类组织在强调社会分工的同时,通过整合既有资源和争取更多资源,形成功能上的互补与互赖,达到共同的目标。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受街道办事处委托,邀请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员、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和志愿者一起分析各自的优势、局限和角色差别,澄清了对社区服务的认识,达成了共同的目标

(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在社区服务过程中,社区社会工作者根据资源的不同特征配置资源,采取组织、培训、咨询、合作等不同方法进行弹性使用,以保障资源能够被有效地协调和使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率。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助各方明确了各自职责,建立了信息搜集与共享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服务联办制度,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本案例重视社区组织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整合社区内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各类组织资源,形成合作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倡导辖区内单位共驻共享社区,实现互惠互助。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沟通使该社区逐步形成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分工合作的联动机制,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3 问答题 1分

社区矫正对象赵某今日获得了一个就业面试机会,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曾经是服刑人员,肯定会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所以在面试中表现得自卑,胆怯,不能自如应答,导致面试失败。

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在快递公司上班,一次送货过程中因小事与客户发生了口角,他更加觉得客户对他们这些有过犯罪经历的人是看不起和排斥的,争吵使他丢失了来之不易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发现不少社区矫正对象都有相似的就业困境,决定为他们举办一个就业辅导小组。服务计划的理念、目标、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理念(原因分析、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就业辅导服务时,发现不少社会矫正对象存在着因非理性信念而导致的自我认知偏差及对社会认同低等现象,社会工作者决定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为理论基础开展小组工作,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通过改善自我认知提升就业能力。

总目标: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具体目标:1.改善自我认知;2.提升就业能力。

每节活动主题:

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

第二节:分享就业经历。

第三节:邀请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介绍就业信息。

第四节:参观社区矫正就业基地。

第五节:学习面试技巧。

第六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

问题:

1.分别对上述小组服务方案中的目标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以及理论基础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作出简要评价。

2.依据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结合案例,修正小组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修正每节小组活动主题并简要说明其内容。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小组服务的目标与活动主题应该严格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且二者之间要高度相关。案例中表现出来的是:

(1)各项活动主题包括介绍就业信息、学习面试技巧、参观基地等,都与“社区矫正对象”的特定身份和特殊心理状态相关性低,主题内容也没有涉及任何“改善自我认知、提升就业能力”的内容,属于一般性的就业促进指导工作。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在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而案例中的活动主题包括介绍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参观基地等,不涉及该理论及其所配套的治疗技巧,属于简单的直接治疗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该小组服务方案各项活动主题与其总目标、理论基础相关性都较小,达成小组目标的困难较大。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著名的ABC理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

(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主要包括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和识别等。

(2)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和想象等。

据此并结合案例,修正小组工作计划书内容如下:

总目标: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就业困境。

具体目标:①反思自身问题,增强自尊自信;②提升就业能力,积极融入社会。

每节活动主题:

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

第二节:邀请心理专家做心理辅导和纠正。

第三节:邀请矫正成功典型做分享报告。

第四节:交流就业求职的经验与教训。

第五节:模拟求职现场,设定各种求职障碍。

第六节:提升自信,学习面试技巧。

第七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联系介绍职位。

4 问答题 1分

刘先生,男,38岁,硕士学历,原来是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4个月前在半夜驾车从医院返家途中遭遇车祸,导致双目失明,因此丢掉了工作。刘先生有一个儿子,8岁,上小学。事故发生后,刘先生的母亲搬过来和他们一起生活,接送孩子上学,照顾刘先生一家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年事已高,身体行动不便,感觉到力不从心。另外,刘先生的康复训练需要到专门的医院去进行,比较麻烦。

4个月以来,刘先生的伤势已好转大半,但他的眼睛失明却无法治愈,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由于失明丢掉了工作,在家也不能正常生活,感觉自己的价值无法体现,便整天待在书房,不与家人交流。刘先生情绪波动异常,有时一个人默默流泪,有时候脾气暴躁、乱砸东西,面对朋友、同事的关怀也充耳不闻。

刘先生的妻子很担心他的状况,于是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请界定本案中的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2.请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为框架,界定本案例中的服务对象刘先生的问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本案例中的服务对象系统包括:刘先生和刘先生的妻子。

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是“目标系统”。本案例中的目标系统包括:刘先生本人、刘先生的妻子、刘先生的母亲和刘先生的儿子;

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本案例中的行动系统包括:康复医生、刘先生原来单位的同事和朋友、刘先生的妻子、刘先生的母亲及刘先生的儿子等。

2.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为框架,刘先生的问题和需要包括:

(1)生理层面:身体需要得到康复训练。

(2)心理层面:需要调整认知,接受自己失明的事实;需要调节情绪,宣泄负面情绪,维持情绪的平静;需要增强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3)社会发展层面:需要学习盲人生活的技能,增强日常生活的能力;需要恢复并且扮演好家庭中的儿子、父亲和老公的角色;需要重新规划人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需要恢复人际交往。

5 问答题 1分

邓女士,45岁,小学文化,原某玻璃厂职工,后下岗在家,靠领取低保度日。邓女士的儿子曾因吸毒被劳教,解除劳教回家后,因其过去的经历,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邓女士的丈夫患有精神疾病,没有工作。邓女士一家人挤住在10平方米左右的旧屋里,他们家没什么亲戚,因其丈夫每天要定时服药,每月的医药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困难。据了解,邓女士所生活的社区里还居住着很多这样的生活困难家庭。问题: 1.邓女士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方面的救助? 2.作为邓女士所在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对于贫困居民的救助承担着什么任务?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邓女士一家可以申请如下救助:

(1)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邓女士是城市居民,自己下岗在家,丈夫有精神疾病,儿子暂时没有工作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符合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条件。

(2)医疗救助。邓女士丈夫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生活困难,难以支付医疗费用,符合申请医疗救助条件。

(3)住房救助。邓女士属于低保家庭,且一家三口挤在10平方米的旧屋,符合申请住房救助条件。

2.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有:

(1)改善社区环境。帮助邓女士的儿子建立接纳的社区环境,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

(2)发展社会网络。邓女士一家没有亲戚,社区中存在同样困难的家庭,需要社区开展活动,帮助困难家庭搭建支援的平台,同时连接有关资源,为这些困难家庭提供服务。

(3)促进能力建设。通过分析邓女士一家的优势,了解其儿子的长处,连接社区及有关的就业培训中心,提升邓女士及其儿子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