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12-20 08:43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付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慎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付女士的丈夫对她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付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付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人,便割腕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付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
本题解析:
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1)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物质层面的困难
残疾人在物质层面的困难是多方面的。第一,经济困难。第二,住房困难。第三,医疗困难。
②精神层面的困难
这主要是指残疾人在心理上的压力感。
③社会交往的困难
首先,参与机会缺乏,其次,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还会在婚姻恋爱方面遭遇因残障带来的困难。
(2)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付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
(1)付女士的优势
①环境的优势。付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她,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付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着想的人。
(2)付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
①环境的缺失。付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付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付女士的内心想法;付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付女士所在社区没有为付女士一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个人的缺失。个人层面是付女士自己悲观、消极,觉得自己给家人增添负担。
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经常遇到以下困惑:有些学生有求助解决个人问题的意愿,但由于学校学习任务重,作息制度严,无法接受较长时间的个案面谈辅导;有些学生有青春期困扰、异性交往、亲子关系等私密问题需要咨询辅导,但羞于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疑难复杂的个案面谈辅导时,也会出现思考不周、应对欠妥的情况。
社会工作者结合以上实际情况,将传统的个案工作服务形式进行了延伸,在面对面辅导的同时,增加了“社工信箱”的服务形式,通过设置信箱和广泛宣传,邀请学生将自己的困扰和需求写在纸上投递到信箱,社会工作者阅读信件并组织回信,给予来信求助的学生以及时辅导。
问题:
1.本案例中的“社工信箱”与传统的个案工作服务形式相比,有哪些创新点?
2.社会工作者收到学生来信后,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保证服务质量?
本题解析:
1.作为个案工作服务形式的延伸和演化,社工信箱较为适合当今社会情境下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具体创新体现在:
①可较好解决学生学习压力较重、时间较紧张而导致无法长时间开展个案会谈的难题;
②可较好解决学生在个案会谈中存在诸多当面无法表达的语言的难题,社工信箱的高度匿名性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感,而愿意自由表达;
③同时,还可较好避免个案会谈过程中学生反应及时性的障碍及社会工作者回应欠考虑的风险。
2.社会工作者收到学生来信后,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以保证服务质量:
①运用同感、尊重、真诚等专业服务原则;
②扮演倾听、陪伴者的角色;
③妥善保存信件;
④及时回复信件;
⑤针对同一类需求和问题开展小组工作;
⑥定期回访;
⑦遵循保密原则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小谨,女,16岁,高二学生。进入高中后,强手如云,小谨的成绩排名仅是中上,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同学的压力后小谨更加用功学习,但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不仅如此,小谨认为由于自己成绩不突出导致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并且找不到知心朋友,于是很少主动与同学交流。她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虽然父亲工作忙碌,收入不高,与小谨平常沟通很少,但父亲对小谨学习上的要求很严格;母亲虽然疼爱小谨,但是因为自己是“外来媳”,身体不好,只能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补贴家里,在家中不被重视,对于小谨父亲的要求,母亲也不会干预太多。因此,小谨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社区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谨,决定对小谨进行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谨对自己的看法,就认定小谨信心不足。
问题:
1.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谨的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2.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谨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本题解析:
1.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谨的家庭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本案中,小谨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父亲、母亲和小谨三人,家庭收入不高、居住环境较差、母亲的身体不好等。
(2)家庭成员的角色及互动情况:包括夫妻、父母、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的角色。本案中,父女关系只是父亲对女儿单向的要求、命令,缺少沟通和互动;母亲疼爱小瑾,但在家中不被重视;在父母角色上,小谨的父母并没有达成一致共同负责对小谨的教导和关爱,而是以父亲的权威教导为主,母亲的责任角色缺失。
(3)家庭规则,包括如何解决分歧、冲突及家庭的权威关系。小谨的家庭规则是以父亲为权威,遇到分歧或冲突时父亲说了算。
(4)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包括如何表达期望、需要、情感等。在小谨的家庭中,父母之间很少沟通,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庭的开放交流,限制了家庭成员期望和情感的表达,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家庭关系和氛围。
(5)家庭关系,包括家庭内的次系统。小谨的家庭关系比较疏离,父母与小谨之间关系不够亲密,父母之间关系也不够亲密。
(6)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小谨的父亲负责挣钱养家,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家里,小谨则以学习为主,家里的事都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
2.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谨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的发挥:了解家庭、学校和社区与小谨的互动及支持情况。
(2)小谨所生活的环境对小谨需要的满足程度:了解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对小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需要的满足程度。
(3)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了解小谨如何看待社区、家庭及学校对自己的影响,能否意识到这些环境中存在的资源及资源能起到的作用。
(4)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了解小谨的社会网络环境状况。
(5)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等:了解社会对于中低阶层“外来媳”家庭的偏差认知及国家对这类家庭的相关政策等。
因相邻市场发现了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某社区被划定为疫情高风险地区、紧急实施封闭式管理。
在该社区封闭式管理期间,有的残疾人暂时中断了康复治疗;有的独居老人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亲友也无法上门照顾;有的孩子因对病毒产生恐惧,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部分辖区居民因生活诸多不便而情绪激动,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多方联动,参与抗疫行动。社会工作者利用社区资源图和社区组织名录,动员社区商户为居民调配急需的生活用品;社会工作者认真分析社区各方力量的特点,创造机会,推动驻社区单位代表、社区社会组织代表和社区志愿者等为社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尤其注重动员和培育社区居民骨干积极参与上述各项服务。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该社区提供哪些服务?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推动了多方联动?
本题解析:
1.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该社区提供以下服务:
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社区中提供统筹照顾中的残疾人、独居老人、儿童,社区困难居民服务。针对有的残疾人暂时中断了康复治疗,社工可以为残疾人积极链接资源,提供康复服务,恢复康复治疗,针对独居老人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亲友也无法上门照顾的情况,积极联系社区志愿者或社区居委会人员,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多关心独居老人,满足情感需求;针对有的孩子因对病毒产生恐惧,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向他们讲解病毒,形成对病毒的正确认识,理性看待病毒,并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协助恢复学习和生活;针对部分辖区居民因生活诸多不便而情绪激动,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社工首先安抚居民的情绪,讲明封闭的原因,对他们的心情表示理解,及时发布工作动态,让居民了解工作进程,获取居民的理解,一起共渡难关,对居民的不合理要求,委婉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2.多方联动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社区社会工作者手中要有“一台账”。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社区自治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下,全面梳理社区内各类组织机构、各方力量的基本情况、运行情况、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账,这是多方联动的一项基础工作。案例中社工利用社区资源图和社区组织名录,动员社区商户为居民调配急需的生活用品,及社会工作者认真分析社区各方力量的特点,体现了此点。
二是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有“一盘棋”。社区社会工作者要在服务中树立全局意识,为社区内各类组织机构、各方力量创造更多参与的机会,力求实现社区、相关组织机构、社区居民多方参与、互利共赢,使得多方联动具有更高的互惠性、可持续性。案例中,社工创造机会,推动驻社区单位代表、社区社会组织代表和社区志愿者等为社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体现了此点。
三是社区社会工作者在服务时要有“一条线”。社区社会工作者要抓住社区参与这条主线,通过发现培养社区居民骨干、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途径,着力提高社区参与意识、促进参与行动,将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和社区其他组织机构的协同配合联系起来,构建多方联动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尤其注重动员和培育社区居民骨干积极参与上述各项服务。体现了此点。
于某今年63岁,现住农村老家,老伴在八年前去世了。儿子退伍后一直在城里工作。老人年岁高,走路不太灵活,除了夏天在小院子里养点花以外,平时很少外出,也很少有客人来访。儿子很孝顺,多次劝说老人到城里与他一起生活,但老人怕住城里不习惯,还会给儿子带来麻烦,说什么也不去。老人每天没事可做,多半时间都孤单地坐在院子里。
【问题】
1.老年的需要有哪些
2.结合案例来说明老年人都会遇到哪些具体问题。
本题解析:
1.老年人的需要
(1)经济保障
(2)健康维护
(3)社会参与
(4)就业休闲
(5)婚姻家庭
(6)居家安全
(7)善终安排
(8)一条龙照顾
2.老年问题包括因个人的老化而导致的问题,以及由于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老年人常面临以下一些方面的困境和问题。
(1)疾病及与医疗有关的问题。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往往受到慢性疾病的折磨,生活质量因此受到损害。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也常常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大问题,带来了经济上的紧张甚至困境。案例中老人年岁高,走路不太灵活,生活质量受到了损害。
(2)家庭照顾问题。城市化、家庭小型化、女性职业化、离婚率上升和年轻人口的高流动性等,都使得家庭照顾老年人的功能严重受损,特别是空巢、独居和失独老人缺乏家庭照顾的问题尤为严重。案例中于某老伴去世,只有一个儿子,又在城里工作,独自居住在农村。
(3)宜居环境问题。老年居住环境中常存在安全隐患和物理障碍,使老年人面临伤残风险和融入社会的限制。此外,社会上普遍存在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和老年人歧视,也使建设老年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案例中于某独自生活在农村,随着年岁高,走路不太灵活,很少外出。
(4)代际隔阂问题。案例中儿子多次劝说老人到城里与他一起生活,但老人怕住城里不习惯,还会给儿子带来麻烦,说什么也不去。
(5)社会隔离问题。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或失去劳动能力后,社会交往的圈子常常会大大缩小,同时疾病、失能、配偶和有亲密关系的人去世也有可能造成老年人的社会接触非常有限,甚至由于缺乏接触会导致社会隔离严重。案例中于某平时很少外出,也很少有客人来访,每天没事可做,多半时间都孤单地坐在院子里。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1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6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5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11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