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实务->2026中级社工《社会工作实务》名师提分卷5

2026中级社工《社会工作实务》名师提分卷5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5-05-22 16:51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小华,男,7岁,现就读于某小学一年级。小华由于3岁时罹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不能正常行走。到了入学年龄,小华的父母千方百计为他找到一家愿意接纳他的学校,因此很希望小华能和同龄人一样过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开学一个多月来,小华因为腿脚不便,从不参与任何室外活动;性格内向、自卑的他很少与同学交流,因此几乎没有要好的朋友。时间一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对老师撒谎,借故请假。作为一名学校社工,你被要求为小华服务。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小华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答题要点:1.上述案例中服务对象面临的困境有:(1)如何接纳自身形象。(2)如何克服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3)如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4)如何与家长、同学、老师互动,加强彼此的联系。2.社工的介入策略:(1)社工对小华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华克服身份认同上的困难,增强学习和生活信心。(2)社工对小华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掉撒谎的习惯,处理好同伴关系。(3)社工与小华的老师和学校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帮助,从而协助建立支持性的学校环境。(4)社工与小华的家长进行沟通,教授必要的家庭养育技巧,旨在让他们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小华健康成长。

2 问答题 1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珠三角地区外向型工业高速发展,这一地区聚集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数量的女工,她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被当地人称作“外来打工妹”。这一群体为经济发展默默地贡献着,同时也默默忍受着辛苦的劳动带来的苦果。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九成的外来打工妹都得不到任何的社会保障、医疗津贴、病假、产假,且每月平均加班时长达到l50小时,远远高于法定工作时间。由于广东的工厂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工伤事故发生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这些外来打工妹对于工伤事故发生后申请赔偿的程序和要求赔偿的途径都很陌生,她们不懂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因担心失去工作而选择忍气吞声。

外来女工群体除了要面对低工资、高劳动强度外,她们的身体健康也饱受摧残,这些女工多分布在鞋厂、玩具厂、皮具厂、电子厂和电池厂等,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加之其生理特点,女性得职业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另外,这些女工还面临着在融入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受到排斥等困难。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外来女工群体面临哪些问题?

2.针对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企业社会工作者应如何介入?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在上述案例中,外来女工群体面临的问题有:

(1)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女工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再加上健康意识不强,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使得患职业病的比率较高。

(2)权益保障问题。由于权益意识不强,大部分的外来打工妹都得不到任何的社会保障、医疗津贴、病假、产假,而每月平均加班时长达150小时,工作强度难以负荷;她们在遭遇工伤事故后,不知该如何去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不懂申请赔偿的程序和途径,维权意识薄弱,甚至因担心失去工作而选择忍气吞声。

(3)城市融入困难的问题。案例中,外来女工在融入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受到排斥。

2.针对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介入职业安全与健康:

①通过为企业女工提供个案咨询、辅导和社会资源,对因工受伤或患病的女工进行慰问,落实相关补偿,为她们的康复提供全方位支持。

②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女工进行培训,提供劳工权益、职业健康和安全信息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各类活动,例如开展小组活动及教育性研讨会,把劳动法、劳动保护条例及职业安全意识广传于外来女工群体,鼓励她们关注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

③开展外来女工互助小组。通过小组动力,将自主、自强、互助的精神传递给女工群体,增强她们的维权和自我意识。同时,加强有关职业病防治和女性生殖健康的知识讲座。

(2)介入困难群体关怀。企业社会工作关注女工群体中的困难群体(包括老、弱、病、残、孕等群体),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向困难女工群体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帮助困难女工改善生活境况,增强发展能力。

(3)介入劳动关系协调。建立企业职工关系调解机制,使企业和女工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通过定期沟通,将女工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管理层,管理层可以针对问题的性质和重要性制定出解决办法,提升女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改善企业管理方式,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4)介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工作者向企业传播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推动企业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要履行其在维护女工权益等方面的责任。

(5)促进外来女工与当地社区共融。通过组织文艺汇演、社区活动、维护社区卫生等活动,推动当地居民与外来女工的良好互动,提高外来女工的自信心,促进外来女工群体融入进程。

3 问答题 1分

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

问题:

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

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以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的救助有:

(1)因为张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因为张某是因病致穷的低保家庭,而且儿子正在上学,张某家可以其他救助项目,包括:①教育救助。社会工作者可帮助李某向其儿子所在学校申请学费减免。②医疗救助。因是低保家庭并且张某患有癌症,可申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并给予一定得医疗费用补助和减免。

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的服务:

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情绪疏导、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等工作。因为李某无力改变现状而陷入困境,在精神和心理层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对李某开展个案工作,通过情绪疏导、情感抚慰帮助李某正确面对生活的挫折,走出心理阴影。另外,李某在陌生环境,没有朋友倾诉,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会交往之外,在社区及社会中被边缘化。社会工作者应该为李某创造机会参与社区活动,增加其与其他社区中有类似经验居民的交流,扩大交往范围。

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如下活动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1)通过小组互动、小组经验、小组凝聚以及方案活动达到小组中妇女个人和小组问题的解决,构建社区服务自助互助社会支持网络。

(2)开展社区妇女志愿者服务活动,构建志愿者服务支持网络。

4 问答题 1分

吴先生,45岁,几年前因车祸而瘫痪,妻子在车祸中丧生,吴先生与10岁大的儿子相依为命,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因身体瘫痪,吴先生失去了原本在生产车间的工作,卧病在床的吴先生只得靠亲戚朋友救济。吴先生的母亲听说儿子出了车祸也重病在床。吴先生还有一个弟弟,负责照顾母亲,偶尔也过来看看吴先生父子。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吴先生的儿子照顾吴先生很多,但是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没钱上学,所以儿子上学的事就一直拖着没法解决。

问题:

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吴先生的问题并为吴先生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1)吴先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心理问题:情绪低落、沮丧,对生活丧失信心,有时有轻生的念头。

(2)经济上的困难和家庭生活困难:吴先生的生活主要靠亲戚朋友救济;弟弟因为照顾母亲不能对他进行照顾;儿子还年幼,却担负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

(3)吴先生的儿子应该上小学,却由于经济困难和需要照顾家庭而一直没有上学。

2.方案设计

根据吴先生的上述情况,设计出如下服务方案:

(1)服务目标:帮助吴先生调整心态,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标;帮助吴先生训练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减轻家人的负担;为吴先生提供多种资源,帮助改善吴先生一家的生活状态。

(2)方案实施策略:联系相关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残联、社会救助站等)对吴先生给予支持;帮助吴先生寻求合适的社区照顾人员,照料其日常生活;为该家庭申请经济援助,减缓部分经济压力;对吴先生提供持续性的心理咨询。同时,联系附近小学,针对吴先生的家庭状况,减免费用让吴先生的儿子上小学。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

(4)方案评估:吴先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测量、方案执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评估、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情况改变评估。

5 问答题 1分

陈丽是丈夫所在的村里第一个外来媳妇。由于两人在婚前有一定感情基础,婚后和丈夫感情还算不错。婚后两年,陈丽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孩,但丈夫和婆婆不满意,他们还想让陈丽再生一个男孩。陈丽因为生孩子以后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原本不错的身体变得很差。陈丽也想为丈夫再生一个男孩,但一直没有怀上孩子,经过医院检查,医生说陈丽的身体不能再要孩子了。此后,丈夫和婆婆对她的态度越加恶劣,婆婆甚至在一次争吵中说不能生孩子就离婚。陈丽很绝望,不知该怎样做。

【问题】

1.妇女社会工作需要达到哪些目标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妇女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3.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请提出解决陈丽问题的策略。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初始目标

(1)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

(2)提升妇女对自我的认识,帮助她们重塑自我。

(3)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中间目标

(1)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认识到“个人的即政治的”。

(2)提升妇女性别平等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

(3)建立妇女的支持小组,减少服务对象的孤独感。

最终目标

(1)重新建构性别权利关系。

(2)建立妇女网络与社会网络之间的连接。

(3)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妇女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1)承认妇女的多样性以及与其一起工作的视角的多样性。

(2)尊重陈丽是独立的个体,有她独特的生活经验,而不仅仅是家庭角色的扮演者。

(3)了解、理解和接纳陈丽的现实处境和她的生存选择。

(4)认识到陈丽本身也是一个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

(5)妇女是发展的主体,而不是客体。

(6)增加妇女的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

(7)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妇女之间特别是具有类似经历的妇女互动。本案例中就要促进陈丽与村里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妇女之间互动互助。

(8)妇女问题的解决需要多视角结合、多机构合作。

(9)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是平等的救助关系。

3.解决陈丽问题的策略主要有:

(1)首先要使陈丽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权益和能力,使其明白她的困境并不仅是个人原因,帮助其提高自信和自强精神。

(2)对陈丽的丈夫和婆婆进行会谈,让他们认识到陈丽的家庭角色不只是传宗接代,生育子女的工具,而是和丈夫平等的人,需要被视作独立的人来看待。帮助他们逐渐改变传统的对妇女的看法。

(3)帮助陈丽在附近联系工作,能够使陈丽在经济上独立自主。

(4)将村里陷于困境的妇女召集起来组成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小组经验、小组凝聚以及方案活动实现小组中妇女个人和小组整体问题的解决。

(5)在村里宣传妇女权益,改变传统偏见和歧视,树立正确的妇女发展观。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