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实务->2026中级社工《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卷2

2026中级社工《社会工作实务》模拟试卷2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23 08:57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申请了助老服务项目,驻扎社区开展专业服务,项目周期为一年。该项目执行一年后,进入后期整体验收和评估阶段,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正式验收答辩之前自行组织了一场预评估。

机构以程序逻辑模式为指导对该项目展开效果评估,不但查看了该项目整体的资源投放情况,而且对该项目开展的各项活动和服务进行了梳理。最后,机构通过预评估提出了该项目存在的问题:一场重阳节大型社区助老活动实际参与人数12人,存在与预计参与人数50人差别过大的情况,且机构并未做出原因说明,也没有分析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参与:一场探访老志愿者社区活动,缺少相应的活动方案策划书、个案探访记录、物资支出清单和档案管理等。针对预评估发现的问题,机构决定进行先期整改。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该机构应该如何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

2.结合案例,根据社会工作服务成效的程序逻辑模式说明该机构还需要评估哪些要素?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结合案例,该机构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

(1)参与价值。分析居民针对社区活动是否存在价值的不认同,例如,是否出现了不关心社区活动的情况,是否认为社区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自己无能而产生了自责,是否因为自己解决不了社区问题而产生了无用感。

(2)参与意愿。通常受社区居民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分析居民是不是因为考虑到参与成本或付出的代价问题而影响到活动参与。

(3)参与能力。一方面是时间和金钱的影响,活动设计中是否存在活动时间不合理或需要居民付出一定物质代价而导致居民不参与的情况:另一方面是知识与技巧的影响,是否存在有些居民想参与,但是没有参与经验和方法技巧,导致其最后不参与的情况。

2.该机构在项目成效评估中还要评估以下要素。

(1)服务成效。需要进一步评估项目中的活动和服务为服务对象所带来的益处和转变,这些转变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转变。

(2)处境分析。需要进一步评估项目中活动和服务开展时的社区状况或背景,对社区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说明。

(3)假设/理论基础。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推行整个项目时,对服务对象应持有的理念、活动过程中应坚守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原则,指引社会工作者明确该项目的服务计划和重点。

(4)外在环境因素。需要进一步评估影响活动和服务成效的处境和外在因素,如社会政策、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

(5)逻辑联系。需要进一步评估该项目中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各环节之间是否环环相扣。

2 问答题 1分

面对洪涝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某地社会工作联合会动员当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灾害救援工作。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进入灾区之后,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和危机状态的灾民进行了紧急介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危机干预;为出现迷茫、无助、失望等心理困扰的灾民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提升解决问题的动力;为失去家人的灾民积极联络其他的亲友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出现身心混乱的灾民开展积极的自我探索,发掘个人内在潜能,积极应对困难;帮助遇到相同问题的灾民建立支持小组,鼓励和支持灾民自救互救,提升灾民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家人遇难的情况,有些灾民不能控制自己的自责心理,悲伤不已,并出现了严重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救灾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开展个案辅导工作,以帮助其排除非理性信念,建立合理信念。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危机干预时遵循了哪些原则。

2.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ABC理论进行具体说明,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危机干预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及时处理的原则,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进入灾区之后,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和危机状态的灾民进行了紧急介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危机干预”。

(2)输入希望的原则,案例中提到“为出现迷茫、无助、失望等心理困扰的灾民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提升解决问题的动力”。

(3)提供支持的原则,案例中提到“为失去家人的灾民积极联络其他的亲友提供支持和帮助”。

(4)恢复自尊的原则,案例中提到“为出现身心混乱的灾民开展积极的自我探索,发掘个人内在潜能,积极应对困难”。

(5)培养自主能力的原则,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当地居民自救互救,提升灾民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ABC理论的具体说明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1)A是引发事件,即灾害发生后有些灾民面对家人遇难的突发状况和诱发事件。B是对事件的看法、态度与评价,即灾害发生后灾民自身对失去家人事件的态度与评价,如自责等。C是行为后果,即面对家人遇难,灾民出现了严重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2)ABC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不直接影响C,而是通过B影响了C。灾民面对家人遇难时的非理性信念导致灾民出现了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而不是灾害后家人的遇难事件。因此,在处理灾民出现的问题时,社会工作者要聚焦灾民出现的非理性信念,即家人遇难后灾民出现的自责等非理性信念,即B,而不是A。所以,事情的解决要从B着手,而不是A。

3 问答题 1分

某企业社会工作部接到由人力资源部门转介来的员工小张,社会工作者小黄接待了小张,并安排了正式面谈。面谈中,小黄倾听了小张近期的苦恼,并未对小张的表现进行批评,而是表达了对他不幸处境的理解;小黄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擅自离岗的不同看法,指出擅自离岗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小黄通过引导小张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其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内心的冲突。

面谈结束后,小黄决定采用个案管理方法开展服务。首先与小张及其家人多次沟通,评估目前小张及其家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需求。并共同制订整套服务计划.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开展服务;联系当地医院,为小张的父亲减免住院费用,并积极开展康复工作;推荐小张参加医院组织的“病友家人互助组”;动员社区志愿者为小张家进行了募捐;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工会沟通,为小张申请到一笔救助金,缓解了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在服务过程中,小黄进行了全程的持续追踪和监督。

问题:

1.结合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指出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治疗技巧。

2.结合案例,说明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管理服务遵循的原则。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结合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社会工作者采用的治疗技巧如下。

(1)支持技巧,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接纳和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案例中提到“小黄倾听了小张近期的苦恼,并未对小张的表现进行批评,而是表达了对他不幸处境的理解”。

(2)直接影响技巧,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案例中提到“小黄明确表达了自己对擅自离岗的不同看法,指出擅自离岗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3)“探索一描述一宣泄”技巧,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从而改善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案例中提到“小黄通过引导小张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其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内心的冲突”。

2.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管理服务遵循的原则如下。

(1)服务对象参与的原则,案例中提到“与小张及其家人多次沟通”“在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开展服务”。

(2)服务评估的原则,案例中提到“评估目前小张及其家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需求”。

(3)服务协调的原则,案例中提到“联系当地医院,为小张的父亲减免住院费用,并积极开展康复工作”。

(4)资源整合的原则,案例中提到“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工会沟通,为小张申请到一笔救助金,缓解了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动员社区志愿者为小张家进行募捐”。

(5)包裹式服务与专业合作的原则,案例中提到“共同制订整套服务计划”“推荐小张参加医院组织的‘病友家人互助组’”。

(6)服务监督的原则,案例中提到“在服务过程中,小黄进行了全程的持续追踪和监督”。

4 问答题 1分

乡镇社工站的社会工作者在村庄走访中发现,村里有不少的留守妇女存在多重问题亟待解决,有的女性缺乏相应的技能,只能做些简单的手工活补贴家用;有的女性在村里遭到了性骚扰,迫于舆论压力,选择了沉默;有的女性是外地嫁过来的,在当地没有朋友,跟亲戚来往也比较少;有的女性因为没有生出男孩而被家里和村里人瞧不起。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权思想在当地较为严重,大多数村民认为女性就应该在家里操持家务,本分过日子。久而久之,留守妇女也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

因此。乡镇社工站的社会工作者决定为这些留守妇女开展专业服务解决其问题,改善其生活状态。

要求: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设计一份农村留守妇女支持服务方案(只需列出各层面的服务目标、服务内容)。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微观层面。

(1)服务目标:提升留守妇女个人意识,开展能力建设,解决个人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2)服务内容如下。

1)开展心理疏导,帮助遇到心理问题的留守妇女调整情绪和心理问题。

2)开展能力培训,为留守妇女开展农业技术、手工技能等培训,帮助其寻找更多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社会价值感。

3)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与普及,提升其法律意识,增强其维权能力。

4)开展女性性别意识培训,为留守妇女宣传社会性别理论,提升其性别意识,协助其意识觉醒,帮助其认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2.中观层面。

(1)服务目标:帮助留守妇女搭建社会支持网络,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拓宽其人际交往范围。

(2)服务内容如下。

1)建立留守妇女支持小组,帮助遇到相同问题的留守妇女建立支持小组,增强留守妇女的互助网络。

2)开展社交能力培训,帮助留守妇女学习人际交往技能,拓展人际交往圈子。

3)搭建沟通与交流平台,协助留守妇女联络亲戚、村民等,在村中帮助留守妇女建立支持网络,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3.宏观层面。

(1)服务目标:积极开展倡导与宣传,营造有利于留守妇女生活的社区环境和社会文化氛围;积极推动性别平等意识的传播,提升留守妇女的社会地位。

(2)服务内容如下。

1)开展宣传倡导活动,在村中进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普及,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改善留守妇女生存的文化环境。

2)在村中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性别主流观念,引导村落文化向积极正向方向转变。

3)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对接相应部门,为留守妇女积极争取更多的权益和政策制度保障。

4)积极倡导男女平等的村落文化建设,将留守妇女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形成相关的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积极促进政策的修订和完善。

5 问答题 1分

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

而且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妇女中,有些缺乏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增收

;农忙时,有些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大多数人只能独自承担;

有些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个别妇女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

村里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繁重的劳作加上情感孤独,

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针对上述情况开展服务。

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

2.列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本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提供的具体服务。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包括:

(1)维持身心健康的需要。繁重的劳作和情感孤独对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她们需要获得心理健康服务和情感支持

(2)减轻生活负担及经济压力的需要。由于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妇女需要承担农活。然而,部分妇女缺乏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导致农业生产难以增产增收。

(3)自身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个别妇女在村里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这侵犯了她们的权益。

(4)家庭教育和照顾的需要。由于整日劳作,部分留守妇女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这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需要获得儿童教育和照顾方面的支持。

(5)休闲娱乐的需要。由于村里缺乏娱乐活动,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她们需要参与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留守妇女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

(1)协助开展保健服务。协助妇联组织和卫生医疗部门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的活动,定期开展义诊、免费健康检查等活动,广泛宣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留守妇女的健康意识。

(2)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咨询、成立互助小组等方式,促进留守妇女之间的交流,及时化解她们心中的郁闷,减轻她们的精神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3)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联合劳动技能培训部门或相关民间培训组织开展各类培训班、主题讲座活动等,传授实用技术、法律维权、医疗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升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通过畅通融资渠道,支持妇女创业,培育和扶持妇女互助合作组织,帮助留守妇女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4)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在村里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增设相应的文化娱乐场所和设备,促进留守妇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留守妇女的多种兴趣、爱好。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