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理论主要论证的问题是( )。
俱乐部理论是指研究非纯公共品的供给、需求与均衡数量的理论。俱乐部理论实际上是论证了地方政府的适当规模问题。即在理论上能够断定,如果存在多个地方政府,就可以通过人们在不同辖区之间进行移居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假设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存在富余现象,即新增加一个成员的边际成本为零,而每增加一个成员后的平均成本却得到了节约,这时地方政府之间就会出现竞争,如果欲加入者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人地方政府就会更愿意提供比较好的条件来吸引他们。这实际上就是经济学家提布特所指出的地方政府相互竞争,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
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对部分农业产品规定了保护价格。为了采取这种价格政策,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是( )。
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且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在多数情况下是因为( )。
对于可能产生()的行为,政府一般应通过征税或收费的措施予以限制。
社会的货币化程度,是指( )。
下列关于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职责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通货膨胀对生产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这主要发生在通货膨胀的( )。
隐蔽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总体水平( )。
某运输设备原值80 000元,规定折旧年限8年,预计月平均行驶里程5 000km,预计净残值率4%,某月实际行驶里程4 000km。若按照工作量法计算,该月折旧额应是( )元。
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10万元,规定折旧年限为5年,假设无净残值。则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该固定资产第二年的折旧额是( )万元。
凯恩斯主义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而货币政策应是()。